“雙碳”行動的消費維度

2023-5-30 16:57 來源: 中國經濟學人 |作者: 夏光

摘要

目前“雙碳”行動已在生產領域“熱”起來了,相對而言,消費領域還處在預熱狀態。“雙碳”行動直指高度能源依賴的現代生活、矯正過多物質消耗的消費方式、引導循環再生的可持續消費,是對消費行為的外在緊約束。低碳消費的國際經驗主要是減少家庭和辦公室人均碳排放、鼓勵電動出行和低耗交通、鼓勵再生利用和循環經濟等。促進我國綠色低碳消費主要在食品、衣著、交通、居住、用品、能源等八個方面發力,其中制止食品浪費、建立新型飲食文化是首要任務。食品浪費現象主要緣于共餐式餐飲方式、餐飲企業利潤導向、傳統飲食文化影響、經費支出來源等。建議開展建立綠色低碳餐飲消費方式的專題研究和試點,依靠群眾,探索使《反食品浪費法》落實的模式。

一、一石激起千層浪

2020年9月,習近平主席在第75屆聯合國大會上宣布了中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雙碳”目標。該目標宣布后,在國內特別是經濟領域引起了強烈反響,大量媒體和論壇等紛紛以“雙碳”為題進行討論,從專家到企業家都熱情參與,熱議不斷,言必稱“碳”。

2021年,國家層面先后出臺了《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2030 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對實現“雙碳”目標做好了頂層設計,使實現 “雙碳”目標正式進入行動階段(本文把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統稱為“雙碳”行動)。

“雙碳”目標本來是一個從生態環境領域提出的命題,卻在全社會引起了巨大的反響,值得深思。其原因就在于中央指出的“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如果把“經濟社會”看作是由“生產”和“消費”兩大板塊組成的,可以看到,目前“雙碳”行動主要是在生產領域“熱”起來了,相對而言, 消費領域還處在預熱狀態。綠色低碳消費是“雙碳”行動的重要內容,努力探索“雙碳”行動對人的消費方式的影響和挑戰,積極倡導綠色低碳消費方式,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雙碳”行動的基本格局

我國“雙碳”行動的主要目標是,到2025年,初步形成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重點行業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13.5%;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 18%;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0%左右;森林覆蓋率達到24.1%,森林蓄積量達到180億立方米。到2030年,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取得顯著成效,重點耗能行業能源利用效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大幅下降;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5%左右, 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12億千瓦以上;森林覆蓋率達到25%左右,森林蓄積量達到190億立方米;二氧化碳排放量達到峰值并實現穩中有降。到2060年,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和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全面建立,能源利用效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80%以上,碳中和目標順利實現。

為了實現上述目標,需推動完成八項任務:①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②深度調整產業結構;③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能源體系;④加快推進低碳交通運輸體系建設;⑤提升城鄉建設綠色低碳發展質量;⑥加強綠色低碳重大科技攻關和推廣應用;⑦持續鞏固提升碳匯能力;⑧提高對外開放綠色低碳發展水平。

可以看到,上述任務中,能源、交通、城鄉、碳匯等都是與人們消費行為密切相關的,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更是直接倡導綠色低碳生活方式。這說明“雙碳”行動不僅倒逼人類生產方式的綠色轉型,也在催化人們生活方式的深刻變革,培育綠色低碳生活方式迫在眉睫、呼之欲出。

三、“雙碳”行動對消費方式的挑戰

人的生活方式以兩種途徑對生態環境產生影響:一種是直接影響,即生活中產生的排放物和廢棄物會給生態環境增加壓力;另一種是間接影響,即生活方式會給生產領域傳遞信號,導致生產過程對生態環境帶來危害。倡導和培育綠色生活方式有利于同時在這兩個方面降低對生態環境的壓力,因此長期以來受到重視, 被列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中的重要內容。“雙碳”目標的提出,在原有基礎上對培育綠色低碳生活方式提出了更新和更高的要求。

第一,“雙碳”行動直指高度能源依賴的現代生活。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極大提高, 人們的消費方式也進入了日益依賴能源消耗的模式。今天的生活中,住房乘用電梯、電器依靠電源、餐飲使用燃氣、冬季需要供暖、出行消耗燃油等,不僅須臾不可離開能源,而且生活消費的能耗強度也逐漸增強。在化石能源為主的能源結構下,這種能耗強度不斷升高的消費方式產生了更多的碳足跡。與世界人均能耗相比, 我國人均能耗水平是低的,但14億多人口使得總的消費碳排放量變成一個大數。“雙碳”行動主要是推動以能源結構調整和節約使用能源為主體內容的能源革命,這就對現行的生活能源消費格局提出了強烈的變革要求。近年來,國家采取了諸如加快折舊、給予補貼等惠民政策,加快了高能耗家用電器的更新,使電動汽車等新能源車大量替代了燃油汽車等,對于降低能耗和污染物排放及碳排放起到了很大作用。隨著“雙碳”行動深入推進,現行高度依賴能源消耗的社會消費習慣和消費模式還將發生深刻變化,低碳消費是未來消費方式的重要導向。

第二,“雙碳”行動矯正過多物質消耗的消費方式。隨著消費水平的提高,現代生活中物質產品的生產鏈條在拉長,從原材料到最終品的環節在增多,產品的精細化和精致化導增加了很多過程性中間產品,例如產品的奢侈裝飾、過度包裝等。在近年來快速增長的快遞、外賣業中,2016年全國快遞312.8億件,2020年達到 833.6億件,4年增長166%,人均快遞業務量達到60件;2021年上半年達到494億件,估計全年將突破1000億 件,人均達到72件。2016年全國網上外賣用戶2.09億,2020年達到4.19億,4年增長100%;2016年手機網上外賣用戶1.94億,2020年達到4.18億,4年增長115%。2020年,全國外賣行業總體訂單量超過171億單(韋洪蓮, 2021)。我國每天的快遞業務量已突破3億件,快遞包裝中大量使用編織袋、塑料袋、紙封套、包裝箱、木箱、膠帶以及緩沖物等,2020年快遞包裝廢物總量超過1000萬噸(章軻,2021;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課題 組,2021; 中金公司,2021)。這些快遞包裝物在其生產過程中也消耗了很多能源并排放了溫室氣體,因此控制其過度使用也是“雙碳”行動的重要內容。

第三,“雙碳”行動引導循環再生的可持續消費。生活水平提高導致生活消費中物質消耗增加是難以避免的,人民生活也不能因為“雙碳”的要求而不再改善。因此,為了在不斷提高人民消費質量的前提下盡量減少物耗增加而產生的碳排放,必須加強對這些物質消費后的廢棄物進行循環再生利用,即在減量化基礎上加強其資源化,這是“雙碳”行動的重要內容。我國目前正在制定《快遞包裝廢物污染控制技術規范》,其中規定快遞包裝廢物的利用處置應按照循環使用、再生利用、降解處理、焚燒處置、填埋處置的優先順序進行選擇。事實上,隨著固體廢物處置中的環保要求日趨嚴格,我國垃圾處理填埋和焚燒的成本是上升的。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研究發現,如果按焚燒1噸廢塑料排放3.03噸二氧化碳、中和1噸二氧化碳需種55棵梭梭樹計算,2019年中國規上企業塑料制品產量為8184.2萬噸,產生廢塑料6300萬噸,其中31%(約1953萬噸)焚 燒,則將排放約5918萬噸二氧化碳。因此,提高廢棄物的回收利用或循環再造,可以減少處置成本,相應減少碳排放。

總之,“雙碳”目標和“雙碳”行動本質上是新增的對消費行為的外在緊約束,我國由于人口多、消費量大, 這種新增約束與人民不斷提升消費的需求之間,客觀上存在一定矛盾沖突,因此正確處理二者關系,精準把控二者節奏,是“雙碳”行動的關鍵之處,總的方針應該是鼓勵消費、反對浪費。

四、中國促進綠色低碳消費的主要成效

歷史上我國長期出于物質匱乏狀態,因此社會消費的主體形態是節約和回用。這種消費理念深深地影響了社會大眾的消費習慣,也主導了國家對于社會消費的政策制定過程。進入21世紀,我國政府陸續出臺了100 多份鼓勵綠色低碳消費的政策文件,分別涉及節能節水、環境標志、能效標識、有機產品、綠色食品、綠色建 筑、綠色產品、綠色交通、政府綠色采購等多種消費類型,這些政策包括財政補貼、稅收減免、價格優惠、投資 支持、金融便利、志愿行動等,努力引導社會消費向綠色低碳方向前進。

(一)鼓勵綠色低碳消費的若干政策

1.節能標識:國家對電冰箱、空調等耗能產品進行能耗測定,分別在產品上貼上能耗高、能耗中、能耗低等標簽,以鼓勵消費者選擇節能型產品。

2.環境標志:從1993年開始實行這項制度,國家對那些環境友好型的產品給予環境標志認證,引導消費者購買和使用。

3.階梯水價:各地對單位和家庭根據耗水程度收取水費,使用量超過基本需求定額的需繳納更高價格的水費,越是缺水的地區則階梯水價越高,以此鼓勵節約用水。

4.家電更新補貼:對于能耗高的舊家電產品,如果提前更換新的節能性產品,國家給予適當補貼,或舊產品沖抵部分新產品價格。

5.新能源車補貼:國家對電動汽車等新能源家用交通工具給予適當補貼,以降低消費者購車成本,鼓勵新能源車替代燃油汽車。

6.共享單車:很多城市為共享單車提供場地和其他扶持措施,使共享單車快速普及到城市各個地方,以此減少交通壓力和汽車尾氣排放。

7.政府綠色采購:國家將節能標識和環境標志產品優先納入政府采購清單,通過市場手段引導產品生產企業轉向生產更多的綠色產品。

8.有機產品:國家對不使用農藥化肥生產的高質量農產品等給予認證,授予有機產品標簽,鼓勵公眾消費,并引導更多企業進行綠色生產。

(二)綠色低碳消費的實效

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綠色轉型與可持續社會治理》報告反映了以下綠色低碳消費的實際成效:

據保守估算,2017年高效節能空調、電冰箱、洗衣機、平板電視、熱水器等五類產品國內銷售近1.5億臺, 近5000億元,有機產品產值近1400億元,綠色飯店企業1500家,單體綠色建筑項目達到4500個,綠色食品標志產品31000多種,新能源汽車銷售77.7萬輛,共享單車投放量超過2500萬輛。根據阿里研究院發布的《2016年度中國綠色消費者報告》,2015年,阿里網絡銷售平臺上有50大類、2億綠色籃子商品(綠色籃子商品是具有節資節能、環境友好、健康品質三大綠色屬性的商品集合),綠色籃子消費額占阿里銷售平臺的11.5%。到2018年底,環境標志認證覆蓋了100多類產品,產品價值4萬多億元。

五、低碳消費轉型的國際經驗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個國際趨勢,很多國家做出了相關承諾,并采取措施推進低碳消費進程。本文根據2021年完成的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綠色轉型與可持續社會治理》報告整理出以下相關國際經驗。

2010年提出的《聯合國可持續消費和生產模式十年方案框架》涉及七個主要領域:可持續公共采購、旅游、消費者信息、建筑與建設、食物系統、生活方式、教育。可以看到,這些幾乎覆蓋了人們生活的所有具體方面。瑞典戰略環境研究基金會研究表明,如消費轉向更具可持續性的產品和服務,溫室氣體減排量可以達到40%(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課題組,2021)。

具體而言,在轉向低碳消費方面,主要有以下國際經驗:

1.減少家庭和辦公室人均碳排放

2021年德國提出到2030年將基于消費層面的人均溫室氣體排放量比2016年減少一半,具體路徑包括提高消費者對“個人消費足跡”認知、食物浪費減半、自行車使用量增加一倍以及將電子商務中通過認證的可持續產品市場份額提高到34%等


2017年瑞典制定了通過五方面來跟蹤主要消費領域溫室氣體排放軌跡的計劃,包括個人交通、航空旅行、食品、建筑、紡織品等,并以此作為區域排放跟蹤的補充。

2021年日本國會通過修改了《全球變暖對策促進法》,規定到2050年實現脫碳社會(碳中和)。環境部門在全國推廣“酷選擇”運動,包括少用空調的“涼裝”“暖裝”運動、合理使用交通工具的“智能移動”、節能高效照明的“點亮未來計劃”等。

2.鼓勵電動出行、低耗交通

發達國家以汽車、航空為主的交通旅行消費是碳排放的主要來源之一,因此,他們比較強調交通運輸方式的低碳化轉變。2011年德國出臺了《國家電動交通工具發展計劃》,2016年推出了包括對混合/非混合動力電動汽車的環保補貼等在內的諸多采購激勵政策,對4萬歐元以下的電動汽車,純電動車最高補貼9000歐元, 混動車補貼6750歐元;對4萬歐元以上的電動汽車,純電動車最高補貼7500歐元,混動車5625歐元;此外新電動車可10年免繳汽車稅。

為降低燃油機動車碳排放,2020年德國修訂了《機動車稅法案》,對碳排放較高的車增稅,對低排放車減稅,排放量不超過95克CO2/千米的汽車免稅,但若二氧化碳排放上升,納稅額將會上升。2021年德國通過了 《推廣清潔和節能汽車法》,要求公共機構提高清潔汽車采購比例,使電動汽車采購比例在2021~2025年達到 22.5%,2026~2030年達到32.5%。

瑞典1/3的碳排放來自交通行業,且車輛以相對老舊的高耗能大型車為主。2018年瑞典推出“獎懲系統”, 化石燃料需繳納增值稅和燃料稅(碳和能源稅),車主還需繳納年度汽車稅。2019年瑞典電動汽車注冊比例達到了18%的歷史高點。

日本從2000年起推出環境標志系統,對符合一定排放和燃料效率標準的汽車予以認證。2009年,對電動汽車、燃料電池汽車、天然氣汽車、插電式混動汽車、清潔柴油汽車等“下一代汽車”實施減稅計劃。2020年日本財年預算共有汽車相關稅收2.6萬億日元,占總稅收的2%。

3.鼓勵再生利用和循環經濟

對物質產品進行循環利用是降低碳排放的主要路徑之一。《歐盟生態指令2009/125/ EG》旨在到2020年降低歐盟能耗約9%,到2030年降低16%。2020年歐盟又發布了《新循環經濟行動計劃:創造一個更清潔和更具競爭性的歐洲》,覆蓋了電子和信息通信技術、電池和車輛、包裝、塑料、紡織品、建筑住房、食品、水和營養物質在內的主要商品價值鏈。從2025年起,歐盟廢棄物管理法規將要求對紡織品進行專門回收。

德國在1991年就出臺了《包裝條例》,提出了著名的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要求生產者對產品的最終去向負責,從而鼓勵產品設計中做到易拆解、易回收。2020年德國實施新修訂的《循環經濟法》,倡導改變“丟棄文化”,要求生產商、零售商、銷售平臺等把過去當作垃圾丟棄的商品或其包裝物進行捐贈或再利用。2021年新修訂的《包裝法》規定所有一次性塑料瓶和易拉罐均收取0.25歐元的法定押金。從2023年起,餐廳、外賣商店、 咖啡店等必須提供多用途容器,以便提高其重復使用比例。

日本提出了“循環型社會”理念,旨在擴展循環經濟的范圍,使整個社會都盡量做到資源循環使用。2000 年通過的《循環型社會形成推進基本法》強調垃圾的減少、重復利用和循環利用,覆蓋包裝、家電、食物、汽車 等多個領域。日本汽車工業協會制定了《推動報廢汽車數量減少、重復使用和循環利用的產品設計階段提前 評估指南》,指導設計易于拆解分類的新款汽車。有的服裝產商和銷售商開展“衣服到衣服再循環”運動,回收舊衣服送給世界各地有穿衣需求的群體,無法被重新利用的衣服則會被處理成燃料或隔音材料進行循環使用。2021年通過的《塑料資源循環法》規定到2050年實現塑料材料的循環利用。

以上國際經驗只是大量經驗做法中的一部分,總體上可以看出,出于保護生態環境和穩定全球氣候的要求, 人類已經在努力反思和改造原有的生產和生活方式,這些努力中的每一個行動都比較微觀和具體,但積少成多、 集腋成裘,總體的效應就很大,這是與生產體系轉型比較注重大規模企業行動不同的消費體系轉型的特點。

六、中國綠色低碳消費之路

在開展“雙碳”行動、實現“雙碳”目標進程中,加快推進生產領域的綠色轉型與大力促進綠色低碳消費是 “鳥之雙翼”,比翼齊飛方為正道。

我國是一個人口多、資源緊、經濟強的發展中國家,人們的生活方式具有二重性:一方面具有天人合一的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其生活方式(包括消費模式)具備節約、簡樸、循環等特征基因,總體上是屬于綠色低碳范圍的,這與歷史上我國長期處于物質貧乏狀態有關。另一方面,我國近幾十年來經歷了快速的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改善,西風東漸之下,一些過度消費、浪費型消費觀念和行為有所蔓延,又出現了與可持續發展不相吻合的現象。這兩種情況并存于現實之中,正面臨綠色發展和“雙碳”行動的挑戰。

在“雙碳”行動背景下,怎樣促進綠色低碳消費、培育綠色生活方式?2022年國家發展改革委等七部門印發的《促進綠色消費實施方案》做出了清晰的部署,總體思路是,面向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大力發展綠色消費,增強全民節約意識,反對奢侈浪費和過度消費,擴大綠色低碳產品供給和消費,完善有利于促進綠色消費的制度政策體系和體制機制,推進消費結構綠色轉型升級,加快形成簡約適度、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

總體目標是,到2025年,綠色消費理念深入人心,奢侈浪費得到有效遏制, 綠色低碳產品市場占有率大幅提升,重點領域消費綠色轉型取得明顯成效,綠色消費方式得到普遍推行,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消費體系初步形成。到2030年,綠色消費方式成為公眾自覺選擇,綠色低碳產品成為市場主流,重點領域消費綠色低碳發展模式基本形成,綠色消費制度政策體系和體制機制基本健全。

促進綠色低碳消費、培育公眾綠色生活方式,主要在八個方面發力:

1.加快提升食品消費綠色化水平

引導消費者樹立文明健康的食品消費觀念,合理、適度采購、儲存、制作食品和點餐、用餐。加強對食品生產經營者反食品浪費情況的監督。深入開展“光盤”等糧食節約行動。推進廚余垃圾回收處置和資源化利用。把節糧減損、文明餐桌等要求融入市民公約、村規民約、行業規范等。

2.鼓勵推行綠色衣著消費

推動各類機關、企事業單位、學校等更多采購具有綠色低碳相關認證標識的制服、校服。倡導消費者理性消費,按照實際需要合理、適度購買衣物。規范舊衣公益捐贈,鼓勵企業和居民通過慈善組織向有需要的困難群眾依法捐贈合適的舊衣物。鼓勵單位、小區、服裝店等合理布局舊衣回收點,強化再利用。

3.積極推廣綠色居住消費

推進農房節能改造和綠色農房建設。因地制宜推進清潔取暖設施建設改造。全面推廣綠色低碳建材,推動建筑材料循環利用。大力發展綠色家裝。鼓勵使用節能燈具、節能環保灶具、節水馬桶等節能節水產品。倡導合理控制室內溫度、亮度和電器設備使用。加快生物質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在農村生活中的應用。

4.大力發展綠色交通消費

合理引導消費者購買輕量化、小型化、低排放乘用車。進一步提高城市公共汽電車、軌道交通出行占比。加強行人步道和自行車專用道等城市慢行系統建設。鼓勵共享單車規范發展。

5.全面促進綠色用品消費

加強綠色低碳產品質量和品牌建設。鼓勵引導消費者更換或新購綠色節能家電、環保家具等家居產品。大力推廣智能家電,通過優化開關時間、錯峰啟停,減少非必要耗能,參與電網調峰。推動電商平臺和商場、 超市等流通企業設立綠色低碳產品銷售專區,在大型促銷活動中設置綠色低碳產品專場,積極推廣綠色低碳產品。

6.有序引導文化和旅游領域綠色消費

完善機場、車站、碼頭等游客集聚區域與重點景區景點交通轉換條件,推進騎行專線、登山步道等建設, 鼓勵引導游客采取步行、自行車和公共交通等低碳出行方式。制定發布綠色旅游消費公約或指南,加強公益宣傳,規范引導景區、旅行社、游客等踐行綠色旅游消費。

7.進一步激發全社會綠色電力消費潛力

各地應組織電網企業定期梳理、公布本地綠色電力時段分布,有序引導用戶更多消費綠色電力。在電網保供能力許可的范圍內,對消費綠色電力比例較高的用戶在實施需求側管理時優先保障。持續推動智能光伏創新發展,大力推廣建筑光伏應用,加快提升居民綠色電力消費占比。

8.大力推進公共機構消費綠色轉型

推動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團體組織類公共機構率先采購使用新能源汽車,新建和既有停車場配備電動汽車充電設施或預留充電設施安裝條件。鼓勵和推動文明、節儉地舉辦活動。

七、待解的難題:制止食品浪費

在上述促進綠色低碳消費、培育綠色生活方式的任務中,加快提升食品消費綠色化水平被擺在第一位, 值得重視。習近平總書記曾經對制止食品浪費做過專門批示,國家出臺了反食品浪費法,這說明在“吃”這個 天字第一號事項中,十分有必要建立綠色低碳的消費模式。

2021年4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食品浪費法》開始施行,到2021年底已經有八個月時間,這段時間內, 食品浪費現象仍然存在。當前,食品浪費現象依然較為突出。根據世界自然基金會與中國科學院地理與資 源研究所發布的《2018中國城市餐飲食物浪費報告》,中國餐飲業人均食物浪費量為93克/人·餐,浪費率為 11.7%;初步測算,2015年我國城市餐飲業餐桌上食物浪費量在1700萬~1800萬噸;朋友聚餐、商務宴請平均每餐每人食物浪費量分別為107克、102克,家庭聚會每餐每人食物浪費量為95克(中金公司,2021)。

食品要經過很長的生產鏈才能生產出來,在其種植、加工和丟棄后處理中都要大量消耗能源和物質,所以食品是一種“高碳”產品。浪費型的食品消費方式與“雙碳”目標不符,也為我國節儉型的優秀傳統文化所不容。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在國家出臺《反食品浪費法》之后較長時間內食品浪費仍然較為常見,說明食品浪費背后有很深的背景,制止和消除之需要“動大手術”。

客觀上說,沒有一個消費者有意浪費食品,但食品浪費現象卻仍時有發生,深入分析可能有四個原因:一 是傳統共餐式的餐飲方式不易事先確定菜品的總消費量,容易出現過量備菜。二是餐飲企業的利潤導向,在營銷上傾向于向消費者推薦和提供過量食品。三是飲食文化的影響,主人為了面子好看而過度點菜。四是支出來源的原因,公款消費更容易引起過度消費。這說明食品浪費,除了當前訂立一些引導性、限制性制度以防止過度消費外,還需要從建立新型飲食文化、探索新型就餐方式等根子上解決問題,這必然是一個長期探索和轉變的過程。

飲食文化是大眾文化,探索符合中國優秀飲食文化傳統、滿足“雙碳”目標要求的綠色低碳餐飲方式,也需要走群眾路線,讓人民群眾來想辦法、提方案。我們要建設美食大國,但不能成為浪費大國。建議 “雙碳”行 動中負責建立綠色低碳生活方式的有關部門為此進行專題研究,在若干地區進行試點探索,真正使《反食品浪費法》落實到可實踐、可推廣的模式上。

參考文獻

[1] 韋洪蓮,2021,《加快塑料包裝廢物減量化,推進綠色低碳循環發展》,《資源再生》第7期。 

[2] 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課題組,2021,《綠色轉型與可持續社會治理專題政策研究報告》。

[3] 中金公司,2021,《碳中和經濟學-新約束下的宏觀與行業分析報告》。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青青国产依人精品视频| 扒开双腿猛进入免费观看美女| 天天爽夜夜爽夜夜爽| 亚洲免费网站在线观看| 色一情一乱一伦一视频免费看| 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最新 | 中文字幕一区视频一线| 欧美综合自拍亚洲综合图| 国产精品午夜爆乳美女视频 | 久久中文字幕网站篠田优| 波多野结衣作品大全|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99精品国产成人a∨免费看| 日韩在线观看网址| 人妖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韩国免费高清一级毛片性色| 国精产品一区一区三区MBA下载 | 国产chinasex对白videos麻豆| 88av免费观看| 我要看特级毛片| 亚洲免费网站在线观看| 永久免费无码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v在线播放| 黄大片在线观看| 在线播放一区二区|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福利| 欧美巨大黑人精品videos人妖| 午夜欧美日韩在线视频播放| 亚洲欧美视频二区| 女m羞辱调教视频网站|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毛片基地免费视频a| 免费特级黄毛片| 青苹果乐园影视免费观看电视剧hd | 欧美性大战久久久久xxx| 亚洲白色白色永久观看| 香港三级绝色杨贵妃电影| 国产视频福利在线| 中文国产日韩欧美视频| 最近免费高清版电影在线观看| 亚洲色图狠狠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