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金融市場融合是大灣區踐行綠色發展、深化金融開放的重要嘗試

2019-7-22 06:20 來源: 亞洲金融智庫

當前,內地與港澳金融市場各具特色,其差異化的發展態勢為粵港澳金融市場融合創造了機遇與空間。理論上,金融市場融合要求較高程度的資本流動,從而實現金融資本在不同市場間的優化配置,人民幣資本項目兌換與跨境流動機制創新將對此發揮重要作用。從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角度,大灣區金融市場融合也表現在區域內主體跨境股權融資、跨境債權融資、跨境碳金融合作的創新發展。

未來,在區域“新經濟”蓬勃發展、互聯互通等金融基礎設施持續完善、廣東自貿區金融創新政策不斷落實、人民幣國際化穩步推進的大背景下,粵港澳大灣區應通過機制創新、產品創新進一步深化股權市場、債權市場融合程度,推動外匯與跨境人民幣業務創新以擔當資本項目可兌換的改革“試驗田”與人民幣跨境流動的“安全墊”,并通過與香港建立更為緊密的合作關系,探索區域碳金融市場國際化的發展路徑。

碳金融市場融合是大灣區踐行綠色發展、深化金融開放的重要嘗試

自2011年內地啟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以來,大灣區碳金融交易活躍度以及碳金融創新持續保持全國領先水平,粵港澳碳金融合作緊密;發展綠色經濟已成為大部分國家與地區的共識,碳金融全球區域合作經驗在逐步成熟,同時內地碳金融衍生品內在需求在持續加深,粵港澳大灣區碳金融融合需進一步深化,可考慮將香港納入全國碳金融體系,推動廣東碳金融交易對外開放,利用香港先進衍生品服務開發更多碳金融衍生品,最后借鑒國際經驗,探索搭建以香港為紐帶的中國與國際碳交易市場連接平臺。

一、大灣區碳金融市場跨境合作在持續探索

(一)廣東省碳金融市場發展態勢良好,創新活力較足

2011年10月,內地啟動了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工作,國家發展改革委下發了《關于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工作的通知》,批準北京、天津、上海、重慶四個直轄市,湖北省(武漢)、廣東省(廣州)以及深圳經濟特區開展碳排放權交易的試點;七個試點地區分別制定了各自的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規定和交易規則。其中,廣州碳排放權交易所(以下簡稱“廣碳所”)和深圳排放權交易所(以下簡稱“深圳排交所”)立足于粵港澳大灣區內,在促進大灣區綠色金融產業協作、共同探索金融支持大灣區發展等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

1.廣碳所推動廣東碳交易市場穩健發展,積極探索創新產品

廣碳所正式掛牌成立于2012年9月,是國家級碳交易試點交易所和廣東省政府唯一指定的碳排放配額有償發放及交易平臺。2013年1月成為國家發展改革委首批認定ccer交易機構之一。

廣碳所當前有三類碳排放權產品進行交易分別是廣東碳排放配額(GDEA)、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CCER)、省級碳普惠制核證資源減排量(PHCER)。

表4-11:廣碳所碳排放權產品基本情況


當前廣東碳排放權配額交易市場以二級市場為主導。截至2017年底,廣東碳排放配額(GDEA)累計成交配額達6540萬噸,累計總成交金額達15.07億元,均居全國區域碳市場首位;其中一級市場(指碳排放權的有償配額競價分配)的成交量近兩年穩定在100萬噸左右,二級市場(控排企業、機構和個人投資者之間進行碳排放權交易)的成交量目前接近1800萬噸。碳市場發展初期政府主導性較強,而后隨著試點運行逐步完善,市場意識增強,市場從以一級市場主導轉變為二級市場主導。

廣東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參與者包括控排企業、新建項目單位、投資機構和個人投資者等,并體現出以機構投資者為主力的特征。從廣東碳排放權交易二級市場參與者情況來看,機構投資者成為二級市場交易主要參與者,占比達55.62%;控排企業成交量占比35%;個人投資者交易日趨活躍,其成交量占比為9.34%,同比增長85.7%。從參與行業來看,當前被納入碳排放管理和交易范圍的行業包括電力水泥鋼鐵石化造紙和民航六個行業(造紙和民航行業于2017年開始納入范圍)。

當前境外投資者參與廣東碳市場程度有限,但積極性在持續提高。根據《2013—2015年度廣東碳市場評價及給中國碳市場投資分析》數據,截至2016年6月20日,廣東碳市場共有境外投資者3家,累計交易配額總量為443.83萬噸,占二級市場比例為12.36%;累計總成交金額為6675.77萬元,占二級市場比例為10.74%。源于國家相關主管部門對境外機構在境內銀行開立外匯賬戶的管控,目前境外投資者參與國內碳市場程度有限。另一方面,境外機構在機構投資者交易量中占比從2014年的9.77%上升至2015年的24.5%,表明境外機構交易越發活躍,看多中國碳市場。

圖4-23:廣東碳排放權一級市場成交情況

廣碳所有序開展CCER業務,完成國內首單CCER線上交易。2012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對中國核證自愿減排量(CCER)項目交易市場進行了詳細的界定和規范;2015年1月,中國國家自愿減排和排放權交易注冊登記系統上線,CCER開始作為交易標的進入試點碳市場。當前全國共有9個交易機構可以開展CCER交易業務,包括七個試點碳市場交易機構,以及四川聯合環境交易所和福建海峽股權交易中心。

2014年廣碳所開展CCER交易業務;2015年3月9日,廣東完成國內首單CCER線上交易20萬噸。2016年,廣東CCER成交量達到1909萬噸,同比增長1788.14%;2017年CCER成交量為784萬噸。截至2017年底,廣碳所CCER累計成交量達2794萬噸。

廣碳所探索碳普惠與碳交易有機銜接路徑,推出創新碳排放權產品PHCER。省級碳普惠制核證資源減排量(PHCER)是基于廣東省的創新型舉措碳普惠制度推出的碳排放權產品。2017年4月《廣東省發展改革委關于碳普惠制核證減排量管理的暫行辦法》正式發布,PHCER被納入抵消機制;2017年6月廣碳所正式開展PHCER交易。PHCER的推出和成功競拍,表明廣東已初步探索出一條碳普惠與碳交易市場有機銜接的有效路徑。從交易情況來看,PHCER目前采取競價方式,2017年以55.37萬元的成交金額完成首單PHCER交易。截至2018年8月,廣東省PHCER累計成交量42.02萬噸,累計成交金額679.65萬元。

圖4-24:廣東CCER成交量情況

當前,北京、湖北、深圳、廣州等多個試點交易所已開展了相關的碳排放權交易的金融創新服務;廣碳所目前已開展碳資產質押融資、碳資產托管、碳排放配額回購融資,同時也有交易者選擇在場外進行期權交易。

2.深圳排交所創新領頭作用明顯,成為國內碳金融創新主力軍

深圳排交所于2010年9月30日經深圳市人民政府批準成立,是全國首批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機構,和深圳市范圍內唯一指定從事排放權交易的專業化平臺和服務性機構。當前深圳排放權交易所現貨產品包括深圳碳排放配額(SZA)和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CCER)。

2017年深圳碳排放配額SZA成交量為525萬噸,成交額為1.46億元。截至2017年底,深圳碳排放配額SZA累計成交量2223萬噸,累計成交額7.18億元。CCER方面,截至2017年6月21日,CCER總成交量突破1000萬噸,總成交額超過1.18億元;深圳碳市場總成交量超過3000萬噸,總成交額超過7.64億元,再創深圳碳市場新高。

相對于行業范圍較為集中的廣東試點,深圳試點范圍較分散。從納入深圳試點的行業范圍來看,首批覆蓋635家工業企業和197棟大型公共建筑,覆蓋的行業包括能源行業、供水行業、大型公共建筑和制造業;2014年開始,逐漸將公共交通行業納入控排范圍。

圖4-25:深圳碳排放配額(SZA)成交情況

深圳排交所在全國碳排放權交易試點中的創新領頭作用十分突出。基于在低碳領域的影響力和創新能力,深圳排放權交易所目前提供一系列金融創新服務:碳資產質押融資、境內外碳資產回購式融資、碳債券、碳配額托管、綠色結構性存款、碳基金等;且除碳資產托管外,深圳排交所提供的多項業務均是全國首單,預計后續將成為帶動國內碳金融市場創新的主力軍。

(二)香港碳交易市場流動性較差,產品創新需強化

香港排放權交易平臺由環球能源資源旗下香港碳權暨碳匯交易有限公司和香港排放權交易所(HEX)于2014年聯合推出。當前香港排放權交易平臺掛牌的碳排放權產品如表4-12所示:

表4-12:當前香港排放權交易平臺掛牌產品

當前香港碳交易市場流動性較差,主要原因包括經濟結構偏服務業、投資者對其認識不足等。從市場數據看,香港碳權暨碳匯交易有限公司官網僅披露了2014年11月至2015年3月期間VER和CER的交易數據,并未披露近期交易情況。2014年11月12~20日,香港碳排放權交易所共交易VER1.31萬噸,成交金額共65.23萬港元;2015年2~3月,香港排交所共交易CER2.01萬噸,成交金額19.20萬港元。早在2008年,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就出臺安排,推進香港公司與外國機構就聯合國香港CDM(其項目必須位于香港)的碳抵消項目合作;截至2017年,有大約12個項目通過環保署注冊。

2009年,香港交易所就在香港提供CER期貨的可行性征求意見,但當時香港的投資者、從業者和廣大市民在排放權交易方面缺乏知識和經驗,并未對此提出積極的反饋。從香港碳市場情況來看,由于當前香港未實施碳配額等強制性措施,而采用自愿減排制度,導致碳減排積極性較低,碳市場投資者信心不足,因此當前香港碳市場上碳信用價格不高,缺乏流動性。香港擁有較領先的綠色發展意識,但由于產業結構以低碳的服務業為主,難以形成重組的碳交易存量;同時,由于市場認識不足,香港碳市場發展有所滯后。

(三)粵港比較:廣東碳金融市場更為成熟,香港市場則更具包容性與靈活性

1.境內碳交易市場流動性好且創新能力強,對資本更具吸引力

廣州碳排放權交易所、深圳排放權交易所及香港碳排放權交易平臺均于2014年成立,在不同的市場條件下,當前兩地市場的發展情況出現分化:內地市場當前流動性良好,產品創新能力較高,廣東省(包括深圳)成交占比居全國前列;而香港市場呈現出市場參與者少,市場信心不足,流動性低,缺乏當地碳排放權交易機制等問題。對于大灣區內兩地市場交易者而言,顯然廣東碳市場更能滿足交易投資需求,更具資本吸引力。

表4-13:廣東與香港碳市場情況總結

2.交易制度上境內碳市場管理相對完善,香港市場則具有更強包容性和靈活性

將內地與香港的碳市場交易制度進行對比,可以發現內地碳市場當前發展較為成熟,對碳市場的管理和監管相對較完善,而香港市場相較內地市場,對國際投資者更具包容性,且交易制度上更靈活。具體異同點如下:

第一,市場參與者準入方面,廣東(除深圳外)、深圳、香港三個碳市場均接受境內外投資者進入,但當前內地市場參與者主要由境內個人、企業或機構構成,對境外機構的進入仍存在一定限制;從交易收費標準上看,廣東碳市場對交易會員準入限制較低,同時深圳對境外機構交易收費標準更高。

第二,產品交易方面,內地碳排放權產品交易方式有更多選擇,包括掛牌點選擇、協議轉讓、大宗交易等,對價格波幅設有±10%的限制,以降低波動風險;香港市場交易方式單一,只接受限價委托申報,但交易時間更長,且對價格波幅無限制。

第三,結算方面:香港和深圳碳市場結算幣種多樣,香港接受港元、人民幣、美元等幣種,深圳針對境外投資者不限交易幣種,廣東碳市場結算幣種目前限于人民幣;香港實行更具靈活性的T+0交收制度,而內地碳市場實行T+1交收制度。

第四,內地市場對核證減排量的抵消比例進行限制,如CCER抵消上限為10%,廣東省企業用于抵消的CCER至少有70%來自省內,而香港未提及相關條例。香港碳市場由于其采取的碳交易體系存在固有障礙,即自愿減排制度下控排企業和投資者的積極性均不高,其突出的包容性和靈活性不能很好地得到發揮。而內地市場在較完善的交易體系和監管機制下,流動性較好,但在對外開放方面仍存在障礙。兩地碳交易市場體現出互補可能性,若兩地碳交易市場能得到鏈接,將能發揮較好的互補效應。

(四)大灣區碳金融市場跨境合作在有序推進,境外投資者參與境內交易逐步便利化

1.廣東開啟碳市場對外開放局面,央行支持境外投資者以人民幣參與境內碳排放權交易

當前廣碳所和深圳排交所均允許境外機構進入當地碳市場。其中,廣東碳市場在啟動之初便對外資和境外機構參與持開放態度:早在2013年12月,廣東省發展改革委即準許個別外資機構進入廣東碳市場。2014年6月,BP(英國石油公司)與廣州碳排放權交易所正式簽訂開戶協議,完成進入廣東碳市場的開戶手續,成為參與廣東碳市場的第二家境外機構。

2014年8月8日,國家外匯管理局發出《關于境外投資者參與深圳碳排放權交易有關外匯業務的批復》,同意國家外匯管理局深圳市分局為深圳排放權交易所及境內外投資者辦理跨境碳排放權交易的相關外匯業務。深圳碳交易市場成為全國首家向境外投資者開放、可以直接使用外匯交易的碳市場,且境外投資者參與深圳碳排放權市場不受額度和幣種限制。境外投資者參與境內碳交易的限制放開,將有效促進深圳碳市場的流動性,進一步發現和釋放碳價格信號,引導管控企業積極投入節能減碳投資。當年9月5日,中國首筆跨境碳配額交易于深圳排交所落地:來自新加坡的Ginga Environment公司成功購得10000噸深圳碳配額。

2018年1月,中國人民銀行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完善人民幣跨境業務政策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的通知》,《通知》指出,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明確了境外投資者辦理碳排放權交易人民幣跨境結算業務的相關規定,支持境外投資者以人民幣參與境內碳排放權交易,并應在銀行開立境外機構碳交易人民幣專用存款賬戶,辦理碳排放權交易項下的資金收付。1月30日,廣州地區正式落地首筆碳排放權交易人民幣跨境結算業務:該業務模式下,境外會員機構在廣碳所辦理交易結算,買入10萬噸碳排放配額,交易金額約為132萬元人民幣,交易資金通過浦發銀行廣州分行NRA賬戶(境外機構碳交易人民幣專用存款賬戶)進行結算。

2.粵港兩地正努力共同推進區域碳市場建設

2015年1月,廣州碳排放權交易所與香港排放權交易所、廣州賽寶認證中心服務有限公司簽署三方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推進區域碳市場建設。此舉將有利于推動粵港區域低碳經濟發展,為“一帶一路”經濟帶、“泛珠三角”經濟帶的可持續發展及廣東自貿區的碳創新發展提供經驗。

在區域碳市場的建設中,合作三方將充分利用各自在碳排放權交易、碳資產管理、減碳項目開發、低碳能力建設、碳金融產品開發等方面的優勢,就碳交易投融資服務及碳金融產品創新、粵港區域自愿碳減排項目交易、全國自愿碳交易市場建設、碳普惠制建設及推廣、企業服務、培訓合作等方面達成戰略合作意向,并將在合作框架下穩步推進各項工作內容。據廣碳所公開資料顯示,粵港區域自愿碳減排項目交易和碳普惠建設是此次三方合作協議的兩大亮點;三方共同推動碳系統平臺搭建與優化完善,并促進碳普惠系統與粵、港碳交易系統的對接,以香港排交所為主,三方共同將碳普惠推廣至香港地區。

二、發展綠色經濟重要性凸顯,碳金融國際合作模式在持續深化,大灣區碳金融市場融合迎來機遇

(一)綠色發展漸成共同理念,粵港澳碳排放權市場聯動基礎逐步穩固

2015年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峰會上,193個成員國制定并通過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旨在2015年至2030年間以綜合方式解決社會、經濟和環境三個維度的發展問題,轉向可持續發展之路,發展綠色經濟正成為大部分國家的共識。在國家實施粵港澳大灣區戰略之際,促進大灣區經濟融合發展的同時推動灣區可持續與協同發展,成為實現打造世界級灣區戰略目標進程中的重要一環。當前粵港澳大灣區在經濟體量上已超過舊金山灣區,成為繼紐約灣區之后的全球第二大灣區;但在生態環境方面,粵港澳大灣區和其他灣區相比仍有一定距離:目前大灣區的PM2.5年均濃度是其他三個國際灣區的兩到三倍。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對推進綠色發展、發展綠色金融作了重要部署,綠色金融創新與綠色發展進入實踐快速發展階段。當前粵港澳大灣區的綠色發展問題越發得到重視,將廣東和港澳地區的碳市場進行聯動,深化區域碳市場機制,是助力大灣區控排企業實現綠色發展的一大重要舉措。

2016年2月,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解振華在公開場合表示,國家碳排放交易市場建設目前順利、穩定,同時表示歡迎香港特區參與國家碳排放交易市場的工作,提出香港的參與方案。其表明,香港在金融等領域的強項,也是參與國家碳排放交易市場工作的優勢。同時,香港資源節約、環境保護、綠色低碳方面經驗值得推廣,香港還可以與內地分享作為大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設及管理經驗,發揮金融等行業特長,協助國家發展低碳經濟行業。兩地碳排放交易所將在促進粵港澳綠色金融產業協作、共同探索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等方面繼續扮演重要的角色。

(二)碳金融市場不斷發展,建立碳金融衍生品市場有助于實現內地低碳經濟發展戰略

隨著全球氣候變暖趨勢的不斷加強,世界范圍內的碳減排目標已經逐步確立,從而推動國際碳金融市場的不斷發展。碳金融市場的建立為低碳經濟提供了資金融通渠道,主要包括低碳產品開發的投融資活動、各種碳金融衍生品的交易、銀行的低碳信貸以及低碳金融的中介活動等。從全球碳市場的發展經驗來看,當前碳金融衍生品市場與碳現貨市場的發展相輔相成,作為在全球碳市場發揮領頭作用的歐盟及美國,其在碳市場設計過程中考慮構建完整的碳金融市場結構,發揮碳現貨與遠期、期貨等衍生品交易工具互相支撐功能。

借鑒歐盟碳金融市場發展經驗,目前在推出碳配額、CCER等碳排放權產品的基礎上,內地各個試點均加大碳金融創新力度,陸續創新碳金融工具。其中,廣碳所和深圳排交所積極發揮領頭作用,廣東省碳金融市場目前已實現多個“全國首單”碳金融業務落地,推出包括碳資產抵押融資、碳資產托管等創新工具。此外,湖北碳排放權交易中心率先推出的標準化碳遠期產品在上線當日成交量達到680萬噸,成交額超過1.5億元碳金融衍生品的交易需求旺盛。2018年5月,廣州市金融工作局副巡視員陳平表示,廣州將探索設立跨境金融資產交易平臺,推動在廣州設立以碳排放為首個品種的創新型期貨交易所,推進國際碳交易合作,預示著粵港澳大灣區內將形成一個對接國際資源的、以碳期貨等衍生品為主的交易所,然而內地碳金融衍生品市場發展仍在起步階段。

碳金融衍生品對于提高碳市場交易活躍度、增強市場流動性、降低市場價格波動風險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對于市場參與主體而言,碳金融衍生品提供了對沖價格風險的工具,使市場參與者在碳金融衍生品市場上將能充分地進行風險管理。回顧借鑒歐盟及美國等發達國家的碳金融發展歷程,可以發現,發展碳金融衍生品市場、完善碳金融衍生品市場體制是推動國家低碳經濟穩步發展的有力推手。

(三)國際碳市場的區域融合經驗為粵港澳大灣區的碳金融市場融合提供了可循路徑

2017年12月,全國統一碳市場正式啟動,首批納入的將是排放數據較為透明的電力企業。在綠色理念在全球日趨成熟的趨勢下,內地碳市場下一步將是與國際接軌,當前已有數個國家/地區之間實施碳市場鏈接,其經驗將成為我們重要的參考。

目前,碳市場主要可分為兩種鏈接模式:以傘形鏈接合作和平行鏈接合作。歐盟與挪威、冰島和列支敦士登的對接屬于傘形鏈接合作模式,美國加州與加拿大魁北克、歐盟與瑞士以及目前已取消的歐盟與澳大利亞的對接屬于平行鏈接合作。傘形對接合作模式下,多個區域實行統一的碳排放交易法律制度,同時各自保留了自身的部分立法權限。平行鏈接合作模式下雙方處于不同交易體系,在減排成本和制度設計等方面都存在諸多差異;該模式要求在配額分配、監測核查規則、價格控制措施以及抵消規則等方面具備較大兼容性。

表4-14:現有已實施或計劃實施的碳交易市場鏈接合作實例

根據國際碳市場融合實例,可以總結出以下四點經驗:

(1)碳交易市場鏈接的前提是兩個市場具備較大的共通性和兼容性。傘形模式下,挪威、冰島和列支敦士登均調整自身的ETS體系以增強和歐盟ETS的相似性;平行模式下,加州與魁北克均遵守WCI交易體系框架,而瑞士則通過調整自身的交易制度以強化與歐盟的一致性。

(2)兩個碳交易市場鏈接過程中,通常由體量較小的市場對自身的ETS體系進行調整和改革。目前歐盟作為世界最大的碳排放交易市場,其ETS法律規定為其與其他ETS進行對接合作提供了法律支持,包括體系的兼容性、強制減排屬性以及絕對減排目標等條件;加入歐盟ETS的其他小體量市場由于配額交易比較困難,均需根據歐盟的指令進行調整,以達到與歐盟合作的條件,擴大配額市場。

(3)碳交易市場鏈接并非要求雙方市場完全一致,部分不重要的差異并不影響或阻礙兩方市場鏈接合作。兩方市場的合作主要要求在價格控制機制、國際抵消項目認可、懲戒機制等方面保持較高的一致性,但挪威的例子中覆蓋行業范圍的差異、加州與魁北克的例子中配額發放方法與抵消信用等方面存在的部分差異可以表明,這些微小差異并不一定構成碳交易市場鏈接合作的實質性障礙。

(4)碳交易市場鏈接合作將影響兩方市場的碳配額價格和流動性。以美國加州與加拿大魁北克的對接為例,經CARB(加州空氣資源委員會)與WCI(西部氣候倡議)研究,兩方市場對接后加州的GDP增長0.04%;配額價格方面,小體量的魁北克原配額價格較高,在與大體量的加州市場對接之后其配額價格下降,而加州配額價格出現小幅度提高;流動性方面,經濟模型顯示魁北克將從加州購買多余配額,該部分配額收入可覆蓋加州因碳配額價格上升而提高的減排成本。

三、以香港作為紐帶推動境內外碳金融市場融合可成為深化金融開放的重要嘗試

隨著中國內地對碳交易的明確承諾和快速發展,香港可借鑒內地市場制度設計,完善自身碳市場發展;抓住國家碳排放交易體系建設機遇,搭建海內外碳市場互通橋梁;同時可利用其成熟的金融市場和基建,以及對海外市場的有利地位及成熟網絡,發掘各種商業機遇,例如碳衍生產品交易,也可爭取發展成為中國碳市場的碳衍生產品及碳金融服務中心。

(一)考慮將香港納入國家碳排放交易體系中,形成離岸碳市場平臺

目前,國家已明確構建統一的碳排放交易體系,香港應及時提高對該市場潛在機會的認識,并推動其早日參與,如香港可探索鼓勵如航空業等本地大型排放者參與國家排放交易體系。

另外,香港可考慮向相關部門申請構建中國企業海外碳市場平臺,如聯合發展改革委圍繞中國相關企業在“一帶一路”上的投資制定碳排放權交易制度,將其項目依據CDM簽發碳排放權配額,形成中國企業海外碳交易的市場基礎,將綠色理念傳至全球。此外,未來可考慮在大灣區內投資的、涉及碳排放的外資企業可靈活選擇將其配額在境內或境外進行交易,如遇到配額不足,可讓其境外母公司選擇在香港進行交易補足。

(二)加快推動廣東跨境碳排放權交易外匯業務進一步放開

深圳碳交易市場已于2014年成為全國首家向境外投資者開放、可以直接使用外匯交易的碳市場,且境外投資者參與深圳碳排放權市場不受額度和幣種限制。同樣地處大灣區內的以廣碳所為交易平臺的廣東省碳市場雖對境外投資者持開放包容態度,但還未實現直接使用外匯進行跨境碳排放權交易業務。在粵港澳大灣區經濟融合之際,廣碳所應抓住大灣區融合機遇,借鑒深圳碳交易市場經驗,探索外匯管制的逐步放開,從而有效推動兩地碳交易市場的融合發展。

(三)香港可利用專業金融服務優勢進入內地碳衍生品市場,提供碳金融服務和基礎設施

當前,內地碳排放權金融衍生品市場的建設仍在探索中;歐盟的成功經驗表明,發展碳排放權衍生品交易對于節能減排和推動碳市場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另外,當前國內個別碳交易試點已開展了遠期、抵押、融資和回購等金融創新嘗試。2018年5月,證監會表示將借鑒國際經驗,研究發展碳排放權期貨等商品期貨新品種。目前,至少有三個試點(上海,湖北和廣東)已經啟動或計劃進行遠期交易。

與內地相比,香港被認為在金融領域更為成熟。因此,香港可以利用其強大、可靠和成熟的金融市場和基礎設施,以及作為進入海外市場門戶的有利地位,在這一領域找到最大的金融機會,如設立以美元計價的碳基金或債券以利用較低的資本成本,吸引海內外碳市場參與者,從而開展碳融資、碳資產管理等業務;同時,憑借內地對碳交易的明確承諾及經驗,香港可提供衍生品貿易的經驗及能力,協助內地發展國家排放交易體系,從而使香港能夠抓住新的商機。

(四)借鑒國際碳市場鏈接模式,以香港為紐帶推動中國與國際碳交易市場對接

當前由于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并不承擔強制減排義務,相較于歐盟等ETS體系采用的絕對減排限量制度,中國更適用于相對減排限量。中國ETS與歐盟ETS仍有不少差距,為了能與較為成熟歐盟體系接軌,可嘗試挑選部分排放較為穩定的行業或地區,實施絕對減排目標,對當前仍需扶持的行業可參考技術標準等指標制定相對減排目標,兼顧減排和經濟發展的需求。

立足于粵港澳大灣區,當前深圳已成為科技創新橋頭堡之一,其在碳交易市場流動性方面擁有顯著優勢,可考慮對深圳碳交易市場設置絕對減排限量,以此作為對接國際市場的關鍵試點。其次,依托大灣區中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以香港碳金融市場作為對外鏈接試點,結合中國ETS交易體系與歐盟等國際ETS交易體系的特點,研究設計獨具特色的碳金融互換體系,以香港碳交易市場為平臺將國內碳市場與國際碳市場進行鏈接,推動內地碳金融逐步與國際市場形成一體化。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妖精视频免费网站| 欧美在线黄色片| 国产aⅴ一区二区| 欧美精品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大胸美女洗澡扒奶衣挤奶| 中文字幕一精品亚洲无线一区| 暴力调教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洲专线一区| 狠狠躁夜夜躁无码中文字幕|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免费影视| 高清无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吞精|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免费视频 | 四虎永久免费观看| 麻豆乱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国色综合久久| 99久久超碰中文字幕伊人| 好硬好大好爽18漫画| 中文字幕在线久热精品| 日本精品a在线|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91| 欧美同性videos免费可播放| 亚洲男女一区二区三区| 男人插女人网站| 冲田杏梨在线精品二区| 老公和他朋友一块上我可以吗 | 一级做性色a爰片久久毛片 | 国模冰莲自慰肥美胞极品人体图| 《溢出》by沈糯在线阅读| 成人无码WWW免费视频| 久久91精品久久91综合| 日本韩国视频在线观看| 么公的又大又深又硬想要| 欧美一卡2卡3卡四卡海外精品| 亚洲欧美成人中文日韩电影| 激情综合丝袜美女一区二区| 免费A级毛片无码久久版| 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 四虎永久免费地址在线网站| 色宅男午夜电影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久下载| 亚洲最大中文字幕无码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