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廣州市節能降碳第十三個五年規劃(2016—2020年)的通知【穗府辦〔2017〕15號】

2017-5-4 10:08 來源: 廣州市人民政府

穗府辦〔2017〕15號

廣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廣州市節能降碳第十三個五年規劃(2016—2020年)的通知

各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廣州市節能降碳第十三個五年規劃(2016—2020年)》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實施中遇到的問題,請徑向市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委反映。

廣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7年4月17日

 

廣州市節能降碳第十三個五年規劃

(2016—2020年)

目 錄

“十三五”時期是廣州市落實國家“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和“五位一體”總體布局、鞏固提升國家中心城市地位、引領全省實現“三個定位、兩個率先”目標要求的關鍵時期,也是全面建設低碳城市、爭取實現碳排放總量達到峰值的重要階段。本規劃依據《國家應對氣候變化規劃(2014—2020年)》和《廣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等文件編制,是未來五年廣州市推動節能降碳、實現綠色低碳發展的行動綱領。

 

第一章 發展現狀和面臨形勢

 

“十二五”以來,廣州市按照國家和省的要求,把推進節能降碳工作作為推動科學發展的重要抓手,積極探索節能降碳工作新領域、新機制,突出抓好工業、建筑、交通、公共機構等領域節能降碳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第一節 發展現狀

 

“十二五”期間,廣州市以年均3.6%的能源消費增長率支撐了年均10.1%的地區生產總值增長率,經濟增長對能源消費的依賴性逐漸降低。2015年廣州市單位GDP(地區生產總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21.01%,超額完成省下達的任務。單位GDP能耗約為全國平均水平的60%,低于廣東省的平均水平,也低于北京、上海等主要城市的能耗水平。2015年全市能源消費總量為5689萬噸標準煤,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約為0.67噸,比2010年下降30.7%。碳排放強度下降的主要動力來自于能效提高和煤炭消費比重的大幅下降。

一、節能降碳管理體制機制不斷完善

廣州市構建了較為完備的節能管理及服務體系。成立廣州市節能減排及低碳經濟發展工作領導小組,統籌推進全市節能減排、低碳發展等相關工作。建立節能目標責任制,推動各區政府、重點用能企業開展節能工作。加強規劃引導和政策扶持,先后出臺《關于大力發展低碳經濟的指導意見》《廣州市低碳城市試點工作實施方案》《廣州市“十二五”節能減排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加大試點建設力度,先后被列為“國家低碳城市試點”“全國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試點城市”“國家低碳交通運輸體系建設試點城市”“國家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試點城市”“創建國家循環經濟示范城市”。建立完善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審制度,嚴格限制高耗能產業發展,積極推廣節能先進技術。設立節能專項資金,支持工業、建筑、交通、公共機構及其他領域的節能改造、清潔生產等工作,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資金則用于支持包括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等六個新興產業的發展。廣州碳排放權交易所掛牌成立,成為全國重要的碳交易平臺。成立廣州市節能監察中心,強化節能監察執法。

二、結構節能降碳成效顯著

產業結構不斷優化,三次產業結構由2010年的1.75∶37.24∶61.01調整到2015年的1.25︰31.64︰67.11。先進制造業快速發展,2015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超過10%,高新技術產品產值占工業比重達45%。加大落后產能淘汰力度,“十二五”期間共計淘汰小火電11.7萬千瓦、焦炭24萬噸、造紙0.5萬噸、水泥30萬噸、平板玻璃1075.5萬重量箱、印染12281萬米、制革109萬標張、鉛蓄電池69120千伏安,關閉搬遷市區314家高耗能高污染工業企業。大力推進能源結構調整優化,完成1298臺高污染燃料鍋爐整治,煤炭消費量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從2010年的32.4%下降到2015年的19.8%。建成天然氣管網7943.76公里,燃氣氣化率達到99.7%,全市天然氣消費總量超過20億立方米。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總規模達150兆瓦,太陽能集熱板安裝面積超過40萬平方米。

三、重點領域節能降碳效果不斷增強

工業節能。2015年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39.2%,能效提升顯著。實施“百家重點耗能企業節能行動”,組織企業開展能源審計、節能規劃編制,“十二五”期間,全市百家重點工業企業實現節能約200萬噸標煤。積極創建國家循環經濟示范城市,推動22個工業園區完成循環化改造方案編制,完成28家省循環經濟試點單位的現場驗收,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成功申報為國家園區循環化改造試點單位,制定《廣州市清潔生產實地評估工作指引》。

建筑節能。新建建筑全面執行節能強制性標準。出臺《廣州市綠色建筑和建筑節能管理規定》《廣州市綠色建筑行動實施方案》,“十二五”期間獲得綠色建筑評價標識項目176個,建筑面積約1746萬平方米。實施既有建筑節能改造示范面積約499萬平方米,推廣太陽能光熱應用建筑面積約315.46萬平方米,使用太陽能光熱板面積約8.83萬平方米,推廣太陽能光電建筑應用裝機容量203.5兆瓦。組織實施101棟公共建筑的能源審計,對其能耗數據實時監測。榮獲全國“十大綠色建筑標桿城市”“十大建筑能效先鋒城市”稱號。

交通節能。獲批國家低碳交通運輸體系建設試點城市。大力發展高承載力的公共交通工具,推行集約化出行公交模式。地鐵通車里程266公里,日均客運量達659萬人次,地鐵公交分擔比例達40%,市區公共交通出行占機動化出行比例達60%。廣州市作為國家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試點城市,截至2015年底,累計推廣新能源汽車1.46萬輛。提前實施機動車國Ⅴ排放標準,全面推廣使用國Ⅴ標準車用燃油。嚴格落實黃標車限行措施,共淘汰黃標車18萬輛;實施中小客車總量調控,遏制私人汽車數量增長。

公共機構節能。加強公共機構節能管理,建立公共機構資源能源消耗統計制度,推進無紙化辦公和政府節能采購。開展公共機構用能診斷分析,制定實施《廣州市建設綠色公共機構三年行動方案》,大力推動節能改造示范和節約型公共機構創建。制定印發《廣州市公共機構合同能源管理辦法》,規范、完善公共機構合同能源管理項目操作程序,鼓勵通過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推進公共機構節能改造。

四、廢棄物資源化低碳化利用水平不斷提高

全面推動垃圾分類處理,實現“源頭減量、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置及全過程監管”垃圾分類處理流程再造,成功創建全國首批生活垃圾分類示范城市。推動垃圾分類與資源回收工作對接。編制再生資源回收指導目錄、行業發展規劃,加強再生資源回收分揀中心和回收中轉站建設,城鄉再生資源回收網絡服務覆蓋率達到100%。建成資源熱力電廠1座、衛生填埋場1座、餐廚垃圾處理廠1座,列入國家第三批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試點。

專欄1 “十二五”廣州市能源消費情況表


注:單位GDP能耗以2010年不變價計算。

 

第二節 面臨形勢

 

黨的十八大提出,必須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生態文明建設上升成為國家戰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成為引領國家未來發展的五大發展理念,為廣州市“十三五”節能降碳工作帶來重要的發展機遇。

應對氣候變化已經成為當前全球關注的重大問題之一,節能降碳作為應對改善環境和氣候變化的重要抓手,已成為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核心任務。2016年4月,中國正式簽署《巴黎協定》,計劃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并將努力早日達峰。廣州市作為國家中心城市、國家低碳城市試點,爭取率先實現碳排放總量達峰,亟需在保持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探索碳排放總量逐步下降的路徑。盡管廣州市節能降碳工作已打下較好基礎并取得顯著成效,但持續推進節能降碳仍存在諸多挑戰。

一是節能降碳意識亟需提高。各級政府、各相關部門對節能降碳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中的重要作用的認識不夠統一,經濟增長與低碳發展的關系尚未有機結合起來。重后期環保治理、輕源頭節能減排的觀念仍普遍存在,節能降碳對環境保護、生態建設的基礎和先導作用未能有效發揮。全社會還未普遍形成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綠色低碳意識和生活方式。

二是綠色低碳市場亟需培育。節能降碳仍主要靠政府行政手段推動,市場未能在節能降碳工作中發揮主體作用。綠色低碳市場投融資渠道不暢,未能為相關產業發展提供資金保障。節能、低碳企業規模普遍偏小,產業集中度低,技術開發能力不足,龍頭骨干企業帶動作用有待進一步提高。節能低碳咨詢、評估、審計、技術服務等新型服務業發展較為滯后。

三是節能工作覆蓋領域亟需拓展。節能工作過多依靠產業結構調整和工業節能,當前第三產業和生活用能已超過全市能源消費總量的50%,且隨著生活和消費水平的提高有繼續上升趨勢。節能降碳工作要逐步實現從抓工業、抓重大項目為主向多領域,全社會的由點到面的轉變。

四是計量統計工作亟需強化。部分行業能源計量器具配備不完備,能耗在線監控和管理系統尚未廣泛覆蓋。能源消費統計系統較為滯后,二氧化碳排放監測和統計體系尚未建立,影響用能和碳排放形勢的分析和節能降碳工作開展。

 

第二章 指導思想和規劃目標

 

第一節 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及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為目標,以綠色、循環、低碳理念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積極推進供給側改革,合理控制能源消費總量、能源消耗強度和二氧化碳排放總量,加快構建政府指導、企業主體、科技引領、市場驅動、全社會參與的節能降碳體制機制,全面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第二節 基本原則

 

綠色發展,統籌兼顧。堅持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綠色發展方向,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統籌兼顧節能降碳發展目標與經濟發展目標,實現經濟、環境可持續發展。

全面推進,突出重點。在全社會各領域全面開展節能降碳工作,對重點領域、重點行業、重點企業加強監管,建設一批具有典型示范作用的先進節能降碳單位。

市場導向,政府推進。以市場為導向,企業為主體,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加強政府引領職能,營造有利于節能降碳的市場環境,扶持節能低碳產業發展。

科技引領,管理助力。引進、開發和推廣應用高效能源節約技術、資源綜合利用技術、新能源開發利用技術,以科技進步促進能效水平及減碳能力全面提高。強化用能精細化管理和執法監督,從管理側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體制創新,政策保障。大力推進體制改革與機制創新,完善節能降碳的相關政策,通過加強責任考核、政策激勵、信息引導、資金扶持等,為節能降碳全面推進提供良好的政策保障。

 

第三節 規劃目標

 

到“十三五”期末,全市產業結構和能源消費結構進一步優化,能源利用效率繼續提高,能源消費和碳排放總量得到有效控制,力爭達到碳排放總量峰值,確保完成國家下達的目標任務。

節能目標。實行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雙控制度,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6284萬噸標準煤以內,煤炭消費總量相比2013年下降12%,單位GDP能耗比2015年下降19.3%以上。

碳排放目標。力爭在2020年左右能源消費碳排放總量達到峰值,單位GDP碳排放比2015年下降23%。

工業目標。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比2015年下降20%以上,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碳排放比2015年下降24%以上,龍頭企業主要產品單位能耗接近或者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建筑目標。保持建筑節能強制性標準在設計階段、施工階段全面執行,綠色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達到40%以上,到2020年累計完成既有建筑節能改造700萬平方米以上,創建5個以上綠色生態城區。

交通目標。中心城區公共交通出行占機動化出行比例達到65%,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到12萬輛;公路客運車輛單位運輸周轉量能耗、碳強度比2015年分別下降2.5%和2.6%以上,公路貨運車輛單位運輸周轉量能耗、碳強度分別下降7%和8%以上。

公共機構目標。完成200萬平方米左右公共機構節能改造,創建100家以上綠色公共機構,公共機構單位建筑面積能耗較2015年下降10%以上。

 

專欄2 廣州市“十三五”期間節能降碳主要指標

 

第三章 構建低碳能源供給體系

 

嚴格控制煤炭等高排放能源消費,大力發展天然氣、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生產、電力輸送效率,促進能源結構低碳化。

 

第一節 嚴控煤炭消費總量

 

嚴格控制煤炭消費,推進煤炭消費減量。新建燃煤項目嚴格執行減量替代,擴大“無燃煤區”范圍。重點發展高效熱電聯產機組,加快淘汰能耗高、污染重和超出服役期限的落后火電機組。適度發展大容量、高參數、高效率的清潔燃煤發電大型機組,按照“超潔凈排放”標準推進本地骨干支撐電源建設。推進煤炭高效清潔利用,實施煤電環保升級改造行動計劃,淘汰分散式落后燃煤鍋爐和落后機組,加快推進工業園區和產業集聚區集中供熱。到2017年底,全市具備一定用熱需求的工業園區基本實現集中供熱,不再新建分散供熱鍋爐。發展高效燃煤發電技術,提高燃煤機組發電效率。到2020年,全市在役煤電機組供電煤耗低于310克/千瓦時,所有燃煤機組達到燃氣輪機限值排放標準,煤炭消費總量相比2013年下降12%。

 

第二節 加快天然氣推廣應用

 

積極拓展天然氣氣源,建設完善天然氣管網,提升主干管網接收輸配能力和管道覆蓋率。建立和完善天然氣多級應急儲備設施體系,建設南沙天然氣應急調峰氣源站及配套碼頭。統籌天然氣熱電聯產和分布式能源站建設,積極推進黃埔、花都、增城、廣州開發區等天然氣熱電聯產工程,建設一批冷熱電三聯供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站。加快天然氣工商業、服務業等領域推廣應用,推進天然氣加氣站設施建設,增加天然氣居民用戶數量。到2020年,天然氣年消費量力爭達到60億立方米,城鎮居民管道燃氣覆蓋率達到80%以上。

 

第三節 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

 

以太陽能利用為重點,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應用。全面落實太陽能開發利用扶持政策,在工業園區等用電需求大、建設條件好的區域建設分布式光伏發電規模化應用項目,在學校、圖書館、醫院、博物館、寫字樓等城市公共建筑和商業建筑建設屋頂光伏系統,在有條件的民用建筑屋頂和新農村建設中推廣光伏發電應用。推廣太陽能綠色照明,在低層建筑和有集中供熱水需求的醫院、學校、賓館等推廣使用太陽能熱水器。推進生物質能開發利用,鼓勵建設農村戶用沼氣、秸稈沼氣、秸稈氣化集中供氣等可再生能源應用工程。到2020年,太陽能分布式光伏發電總裝機容量力爭達到200萬千瓦,生物質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40萬千瓦。

 

第四節 提高電網智能化水平

 

優化電網結構和組團化布局,完善配電網絡結構,提高配電網絡智能化水平和用戶需求側管理水平。提高新建變電站節能環保標準,建設一批綠色變電站。以智能電網為資源配置平臺,推動能源與信息深度融合,健全需求側管理,積極采用移峰、錯峰等措施,提高電網供電效率。開展從化明珠工業園、廣州中新知識城、南沙等新能源微電網示范項目建設,探索建立容納高比例波動性可再生能源電力的發配儲用一體化的微電網系統,探索微電網電能服務的新型商業運營模式和新業態,促進分布式能源發展。

 

第四章 推動經濟結構低碳轉型

 

嚴格項目準入制度,限制高耗能高排放行業發展,大力培育發展節能低碳產業,推動經濟結構向高附加值、低資源消耗方向轉型。

 

第一節 優化提升產業結構

 

一、加快淘汰落后產能

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國發〔2013〕41號),嚴格執行國家投資管理規定和產業政策,進一步提高落后產能淘汰標準,完善市場退出機制,大力淘汰轉移高耗能、高排放企業。加強高耗能高排放企業的監察監管,對超過能耗限額標準和環保不達標的企業,實施差別電價和懲罰性電價、水價等差別價格政策。按照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的統一部署,將高耗能、產能過剩行業納入碳排放權強制交易范圍,通過碳排放權交易,促進高耗能、高排放企業淘汰退出或者實施節能降碳改造。“十三五”期間,通過“上新關舊”淘汰落后燃煤火電機組,淘汰印染行業落后產能7846萬米,不再擴大石化有色金屬、非金屬礦物質等產能。

二、加強項目建設源頭管控

嚴禁新上產能過剩項目和燃煤項目,對新建、擴建高耗能項目實行能耗等量或減量置換,從源頭上嚴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項目建設。加強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和審查,提高新建和改擴建項目的能效水平,嚴格執行主要耗能產品能耗限額和產品能效標準,制定辦公建筑等能耗限額和能效對標指引,加強項目建設后能效監察。強化綠色低碳理念,高標準建設城市能源、交通、供排水、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系統,從源頭減少城市基礎設施能源資源消耗。

三、推動優勢產業綠色發展

推動商貿、現代物流、文化旅游等優勢服務業向低碳、智能、價值鏈高端延伸,創新商業模式,推動服務業與制造業融合發展,培育發展服務業新業態,到2020年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現代服務業增加值占服務業增加值比重分別達到70%左右。實施《廣州制造2025戰略規劃》,大力發展智能裝備及機器人、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等先進制造業,推動傳統產業升級改造,推進制造業與信息化、智能化深入融合。推進農業標準化、規模化、產業化經營,推進農業清潔生產和大型畜禽養殖業資源綜合利用。培育壯大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與健康產業、新材料與高端制造、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十三五”時期,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8%,2020年達到4000億元。

 

第二節 培育發展節能低碳產業

 

一、推動低碳科技研發和產業化

加大科技經費向節能低碳技術的傾斜力度,重點支持推動高效節能裝備、新能源汽車、半導體照明、垃圾焚燒裝備等節能低碳技術和設備的研發和產業化,推動節能低碳技術與大數據、“互聯網+”、物聯網融合,為產業節能低碳轉型和低碳城市建設提供技術支撐。組織實施科技成果轉化計劃,完善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機制,加快成熟適用技術的示范和推廣。推動建立節能環保相關產業聯盟和技術聯盟,形成集綠色科技研發、成果產業化、集成應用于一體的綠色產業鏈,增強產業競爭力。以應用帶動產業化,重點發展高效節能環保裝備、高效節能電器及電氣機械制造、智能電網設備與制造、半導體照明材料制造、新型建筑材料制造、資源回收利用等產業,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到2020年,培育15—20家大型骨干企業,形成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核心競爭力的節能低碳技術、裝備和產品,力爭將廣州培育成為國內節能低碳產品應用的橋頭堡、節能低碳技術研發和裝備制造的重要基地。

二、培育完善節能低碳服務業

加快培育節能低碳市場,大力發展節能降碳投融資、能源審計、清潔生產審核、工程咨詢、節能低碳產品認證、節能評估、合同環境服務、環境治理特許經營等第三方節能環保服務體系。推廣合同能源管理,鼓勵開展系統設計、成套設備、工程施工、調試運行和維護管理等“一站式”節能環保服務總承包。鼓勵大型重點用能單位依托自身技術優勢和管理經驗,開展專業化節能服務。通過多種方式開展節能低碳技術及成果交流,制定并發布廣州市節能低碳技術及成果推廣目錄,促進節能技術及成果的推廣和應用。到2020年,培育150家以上專業化節能低碳服務機構,建立全市節能低碳產業服務信息平臺和產業聯盟。

三、發展壯大新能源產業

著重發展智能電網、微電網、新能源汽車、太陽能光伏發電裝備、風力發電裝備、生物質能裝備技術、新能源技術集成等產業,加快建設一批新能源開發示范點和裝備制造基地,到2020年,在太陽能、核能、風能、生物質能等裝備制造領域分別培育3—5家以上大型骨干企業,在新能源技術集成等高端服務領域培育5家以上新能源綜合供應商,將廣州建設成為華南地區最大的新能源裝備制造基地和全國新能源技術創新基地。

四、培育資源綜合利用企業

加快推進工業廢水、廢棄、固定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研發廢棄物分類收集、無害化處理、資源化利用等技術和設備,提高資源產出率和循環利用率。鼓勵企業技術創新,培育一批資源綜合利用龍頭企業,推動建立重點領域資源綜合利用產業聯盟,加快資源綜合利用產業發展。到2020年,培育10個省級以上資源綜合利用龍頭企業。

 

第三節 打造節能低碳產業集聚區

 

依托廣州各區產業優勢,重點推動中新廣州知識城、廣州科學城、番禺節能科技園、南沙核電裝備產業園等節能低碳園區建設,建設一批節能低碳技術應用示范項目,形成集聚效應。以中新廣州知識城、廣州科學城為依托,重點發展生物質能、熱泵、智能電網等新能源產業,推動智能電表、智能配電網等新技術應用,建設成為全國性新能源產業化示范基地;加強南沙核電裝備產業園區建設,重點發展核島主設備部件、常規島主設備部件以及相關配套設備的研發和生產,打造國內先進的核電裝備供應基地;培育番禺節能科技園、廣州市節能和新能源(白云)產業基地、白云電器裝備制造產業基地、南沙新區等節能產業園,重點發展節能裝備制造、高效節能電器、節能綜合服務等產業,推動余熱鍋爐、高效燃氣輪機、燃氣窯爐、節能型窯爐等高效節能設備和先進調速電機、自動控制能源系統、電機拖動裝置等高效節能電氣的應用,打造成為國內先進的高效節能設備制造基地;大力扶持廣汽集團生產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能源汽車,打造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

 

第五章 深化工業節能降碳

 

按照綠色、循環、低碳發展理念,積極推進工業生產方式轉變,堅持走可持續發展的新型工業化道路。到2020年,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降低27%,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和碳排放量分別比2015年降低20%和24%左右,主要耗能行業單位產品能耗持續下降,重點行業清潔生產水平明顯提升。

 

第一節 深入推進技術節能

 

一、推進高能耗企業節能改造

重點推進電力、石油與化工、紡織、鋼鐵、造紙、建材等高能耗企業節能技術與裝備應用,組織實施燃煤工業鍋爐(窯爐)節能改造、余熱余壓利用、節約和替代石油、電機系統節能、能量系統優化(系統節能)等節能改造重點工程,對技術先進、節能顯著、行業帶動力強的重點企業節能改造、資源綜合利用、清潔生產等重大項目等進行動態監控和重點扶持。“十三五”期間,工業技術改造實現節能200萬噸標準煤以上。

二、推廣使用高效節能設備

推廣使用高效節能環保設備,加快淘汰主要用能設備落后型號。繼續實施電機能效提升工程,鼓勵企業選用高效電機替換落后電機,加強電機專項監察,嚴禁使用淘汰目錄的高耗能落后機電設備(產品)。推動變壓器、工業鍋爐、風機、壓縮機等主要耗能設備及時更換落后設備,使用高效節能產品。引導企業采用變頻調速、變極調速、相控調壓及先進適用的匹配技術對風機、泵、壓縮機等電機系統進行節能改造。

三、提高工業用水效率

推進電力、熱力、紡織、石油與化工、食品等高用水行業的節約用水,加大節水技術改造力度,加大力度推廣火電機組空氣冷卻技術、紡織行業印染廢水深度處理回用技術、食品和發酵行業有機廢水膜處理回用技術等一批節水新技術,建設中水、污水回用設施,提高工業用水效率。2020年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較2015年下降27%。

 

第二節 構建工業循環體系

 

一、打造循環經濟產業鏈

努力打造制造業不同行業之間、制造業與農業、制造業與服務業循環經濟產業鏈,促進產業鏈接循環化。按照“橫向耦合、縱向延伸、循環鏈接”的原則,建設和引進產業鏈接或延伸的關鍵項目,合理延伸產業鏈,實現項目間、企業間、產業間首尾相連、環環相扣、物料閉路循環,促進原料投入及廢物排放的減量化、再利用和資源化,以及危險廢物的資源化和無害化處理。在汽車、電力、石化、電子信息、生活垃圾處理等行業和領域積極構建循環經濟產業鏈條,形成超過10個行業間、產業間、企業間循環經濟產業鏈條。

二、推進企業清潔生產

繼續全面推進千家企業清潔生產行動,完善清潔生產服務體系,加強清潔生產審核。清潔生產企業覆蓋的行業從制造業延伸到商貿服務業、交通運輸業和建筑業領域。到2020年,全市培育建設1500家市清潔生產企業,200家省清潔生產企業,形成年節約量50萬噸標準煤節能能力,減少化學需氧量3080噸/年,二氧化硫2800噸/年。

三、打造循環經濟工業園區

組織開展工業園區(產業基地)循環化改造。推進園區開展集中供熱、集中治污、廢物交換利用、能量梯級利用、產業補鏈等循環化改造,培育專業化廢棄物處理服務公司,實行園區污染集中治理。對園區內運輸、供水、供電、照明、通訊、建筑和環保等基礎設施進行綠色化、循環化改造,促進各類基礎設施的共建共享、集成優化,降低基礎設施建設和運行成本,提高運行效率。到2020年,力爭國家級、省級循環經濟試點園區(基地)達到5個,全市國家和省級工業園區、50%以上的市級工業園區按照循環經濟的要求完成改造,實現改造后主要資源產出率提高15%以上、主要產品單位綜合能耗和水耗下降10%以上、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率達到95%以上、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達到70%以上。

 

第三節 加強重點企業管理

 

一、加強重點用能企業監管

將年耗能量在5000噸標準煤以上的工業企業列為重點用能企業,量化企業節能目標,組織企業開展能源審計、編制節能規劃。加強企業能源計量器具配備、檢定(校準)、能源計量管理的檢查指導,定期開展能源利用狀況報送、節能培訓和節能監察。推動企業實施節能改造項目、完善節能管理措施,提高企業能源利用效率。“十三五”期間,推動重點用能企業單位產值能耗降低20%以上。

二、實施能效“領跑者”制度

建立推廣能效“領跑者”制度,大力推進水泥、玻璃、造紙、紡織、鋼鐵、石化、有色金屬等重點行業的能效對標工作,定期公布能效“領跑者”企業和能效標桿值。建立我市重點用能企業產品能效目錄,鼓勵我市高耗能行業、家電等用能產品行業的企業積極申報能效“領跑者”,樹立能效標桿。

三、完善重點碳排放企業管理

將石油加工業、化學原料和化學品制造、非金屬礦物制品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造紙和紙制品業、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航空運輸業等行業中溫室氣體年排放達13000噸二氧化碳當量及以上的企業列為重點企業,建立溫室氣體排放報告制度,推動納入碳排放權交易名單的企業積極履約,鼓勵推動各重點企業加強碳排放管理,積極參與碳排放權市場交易。

 

 

第六章 推動服務業綠色發展

 

重點推動住宿和餐飲、批發零售、倉儲和物流、旅游景點等傳統服務業低碳轉型發展,建立服務業重點企業用能監管制度,鼓勵企業選用節能節水設備、實施節能技術改造,創建一批綠色商場、賓館飯店、餐飲企業和物流基地。

 

第一節 全面開展企業用能監管

 

全面開展服務業用能情況分析,建立我市服務業重點用能企業名單和管理制度,將年綜合能源消費量5000噸標準煤及以上的賓館、飯店、商貿企業列入重點監管名單。推動完善能源計量和管理制度,全面推進能源審計工作,積極通過市場化手段實現能源使用和管理規范化、專業化、智能化。開展分行業、分類型的商業企業單位產品能耗、單位建筑面積能耗等主要用能指標的監測分析,推動我市用能定額、能耗限額等地方標準的制定和出臺,對商場、賓館、飯店等嚴格執行能耗限額,對超額用能企業開展用能審計、懲罰性電價和強制節能改造。

 

第二節 推動大型服務場所綠色升級

 

從規模大、能源消耗高的商場超市、賓館飯店、餐飲旅游等大型服務場所入手,在設計、建設、運營、物流和廢棄物處理等方面,堅持節能低碳理念,建立完善能源管理制度,完善能源計量器具配備,推廣使用高效變頻空調、節能燈具、節能灶具、節水設施等節能低碳設施及智能控制系統。以空調系統、照明系統、電梯、配電系統為重點,鼓勵使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實施節能低碳改造。鼓勵有條件的服務場所使用太陽能、空氣源熱泵等可再生能源。推動減少一次性用品和非環保用品的使用,建立綠色低碳產品供應鏈,推廣可降解塑料袋等節能低碳產品。

 

第三節 推進倉儲物流業綠色發展

 

推廣應用綠色倉庫設施與技術,嚴格執行建筑節能標準,優化平面布局和功能分區,在設計、建造和使用過程中使用節能環保型建筑材料、產品和設備,加大屋頂光伏發電、冷鏈物流技術、綠色照明的推廣應用。引導和鼓勵物流企業使用清潔能源物流專用車,充分利用物聯網技術,建立交通一體化、服務多樣化的綜合運輸體系和物流運輸模式,合理調度物流車輛、優化配送路線,提高流通效率。繼續開展城市共同配送體系建設,大力發展物流業與制造業融合配送,商貿物流區、標準化配送中心、流通末端共同配送點三級配送等配送模式。推動綠色包裝技術的創新與應用,推動快遞企業、電商平臺、網絡零售商等使用簡易包裝、可循環包裝、可降解包裝,推動包裝物的生產方、使用方和終端消費者共同參與包裝分類和回收。

 

第四節 打造綠色數據中心

 

加強綠色智能服務器、散熱系統、余熱利用、自然冷源、水循環利用、分布式供能、直流供電等技術和產品的應用,建立綠色數據中心運維管理體系,切實降低數據中心的資源消耗。提高數據中心設備的利用率,提升整體能效水平。優先在能源、電信、互聯網、公共機構、金融等重點應用領域選擇一批代表性強、工作基礎好、管理水平高的數據中心,開展綠色數據中心試點創建工作,形成可復制的推廣模式,引導數據中心走低碳循環綠色發展之路。到2020年,大規模數據中心能效水平較2015年提高10%以上,建設10個國家綠色數據中心試點。

 

 

第七章 打造低碳交通體系

 

大力發展公共交通,優化交通管理,推廣清潔能源,建設完善交通設施,提高車輛運輸效率和道路通行效率,建設以立體交通、綠色交通、智慧交通為主要特征的低碳交通運輸體系。

 

第一節 全面優化城市交通

 

一、構建一體化公交網絡

全面落實公交優先戰略,提升交通集約水平。繼續大力推進軌道交通建設,不斷優化公交線網,提高公交線網密度,加快構建以軌道交通為骨干、常規公交為主體,水上巴士、出租汽車方式為補充,慢行交通相銜接的一體化公共交通體系。到2020年建成開通城市軌道交通里程超過520公里,全市公交線路總數超過1300條,建成400公里公交專用道,城市建成區公交線網密度超過3.9公里/平方公里,水上巴士航線達20條,總航程達130公里,中心城區公共交通占機動化出行比例達65%。

二、加強城市交通管理

優化公交運營服務管理,強化公共交通換乘樞紐建設和管理;繼續實施中小客車總量調控措施,嚴格控制城市汽車保有量和交通流量;加強地面交通智能管理,提高路面通行效率;建設完善智能交通服務和管理平臺,加強交通需求管理,推廣“行訊通”、停車引導等市民出行信息服務。加強不同運輸方式的組織管理,完善公交、軌道交通、公路、水路、鐵路、民航等不同運輸方式的有效銜接,提高運輸效率。力爭至2020年,中心城區干路網平均車速不低于25公里/小時。

三、提升貨運交通效率

鼓勵甩掛運輸發展,加強貨運車輛管理,引導營運貨運車輛向大型化、專業化發展。優化大型貨運基礎設施布局,提高空港、海港及公鐵聯運貨運場站等大型交通樞紐運營效率。加強城市物流站場的布局優化,鼓勵現代化的綜合型物流站場發展。完善城市物流配送網絡,差異化功能定位,分區分層次服務城市物流需求,提高配送效率。強化信息技術應用,推進物流信息平臺建設,提升貨運交通的智能化發展的水平。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a级片免费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色蜜蜜麻豆| 美国式的禁忌80版| 国产手机在线αⅴ片无码观看| 99久久精品费精品国产| 成人免费视频69| 久久伊人五月天| 欧洲成人午夜精品无码区久久| 亚洲精品福利网泷泽萝拉|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8888| 国产午夜在线视频| 波多野结衣久久| 国内一级毛片成人七仙女| 一个人看的www在线观看免费| 日本xxxx在线观看| 久草视频福利资源站| 男女一边桶一边摸一边脱视频免费 | 亚洲婷婷天堂在线综合| 狠狠干中文字幕| 午夜在线观看视频免费成人| 荡女安然的yin乱生活| 国产成人av在线免播放观看| h视频在线观看免费网站| 国产肉丝袜在线观看| a亚洲Va欧美va国产综合| 岛国在线免费观看| 中文字幕免费在线看线人 | 兽皇videos极品另类| 联谊对象是肉食系警官第6话| 国产又色又爽又黄刺激在线视频| 欧美激情成人网|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电影网| 69老湿机体验区手机| 国产黄在线观看免费观看不卡| d动漫精品专区久久| 女欢女爱第一季| yy111111影院理论大片| 性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中国精品白嫩bbwbbw| 把极品白丝班长啪到腿软| 久久久受www免费人成|